陪同口译

近年来,对于上海陪同口译(Escor…

论文翻译

如何确保论文翻译的专业性? 论…

视频翻译

为什么要翻译视频字幕翻译视频字幕使您…

翻译认证盖章

翻译认证盖章服务条款 尊敬的客户感…

网站本地化

迪朗上海翻译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上海…

展会口译

展会口译服务简介:上海迪朗翻译公司是…

同声传译

迪朗(上海)翻译公司是严格按照ITC…

«
»

翻译的3个步骤

  • 微信或QQ扫一扫

comment-edit-64

各位网友好,从今天起,“迪朗翻译”网站要分享一系列英文翻译与写作的专题文章。有心学习“高阶”翻译与英文写作的网友必定可以从中学到版主宝贵的实务经验与技巧,请大家广为宣传

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第一章:开门见山话“翻译”

death-note-d_64
一、翻译过程

译者透过原文吸收信息,然后将其转换成译入语。我们可藉由美国学者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理论,将翻译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分析 (Analysis)–> 转换 (Transfer) –> 重建 (Restructuring)

我们可从实务角度来简述这三个阶段:

分析:正确理解原文,解析字彙意义、语句结构、逻辑关係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意义,并且将文字切分成简短的意群*。此外,专业译者会调整原文语序,并且删除冗词赘字。本书后头会以实例详述如何分析原文。
*意群:一组意思完整的字词,彼此的关係密不可分。

转换:掌握脑海中形成的图像。译者可画图来精确掌握捉摸不定的脑中图像。

重建:用译入语表达原文讯息。以母语为中文的译者为例,将英文转换为中文时,很少会考虑如何运用翻译技巧,几乎全凭语感从宏观的角度处理文字。然而,将中文转换为英文时,必须有系统地使用翻译技巧与收集的英文句型,同时在网络上以关键字搜索参考例句。


death-note-d_64
二、实例讲解

我列出几个实例来讲解翻译过程。

【范例一】
下面这句话节录于“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ving)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On one of those sober and rather melancholy days, in the latter part of Autumn, when the shadows of morning and evening almost mingle together, and throw a gloom over the decline of the year, I passed several hours in rambling about Westminster Abby.

“分析”阶段:译者在可将英文原文切分成数个短句,每个短句代表一个意群,如下:

a. The day was in late autumn.
b. Late autumn days are sober and melancholy.
c. In late autumn, the shadows of morning and evening mingle together.
d. In late autumn, the shadows throw a gloom over the decline of the year.
e. I went to Westminster Abby on that day.
f. I spent several hours walking around the abby.

此外,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两种时态。他以简单式(mingle和throw)描述晚秋一般的天候状况,以过去式(passed)叙述自己在某天做过的事情。

“转换”阶段:每一个意群在译者脑海中形成图像,这些图像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比较客观的短句构成的图像比较明确清楚,比较抽象的短句形成的图像比较捉摸不定。在这个例句中,译者比较容易掌握a、e与f构成的影像,因为这些短句的单字易懂且意思明确;b、c与d构成的影像就不甚清晰,译者必须主观挑选对应的字词来描摹这些如烟似雾的模糊图像。

“重建”阶段:译者将脑中图像转化为中文。这个阶段牵涉到翻译观与写作能力,亦即译者会从不同角度处理文字,有些人会照着原文语序翻译,有些人则会视情况调整语序。此外,译者中文底子的深厚更是关键因素,提出的译文优劣良窳、高下立判。从网络可搜索到两种翻译版本:

译文一:在晚秋暗淡而肃穆的一天,当曙光和夜色几乎混而为一,而将这年终时分酝酿成一片凄凉景象,我在西敏寺裏徘徊,消磨了数小时。

译文二:晚秋时节,气象肃穆,忧郁愁闷,晨昏阴影相连,几乎难以分别,岁暮天阴,郁郁沉沉。就在此季的某一日,我前往西敏寺,閒逛了数个钟头。
(改写自夏济安的译文)


translation(注解)
第一个版本带有英文的影子,保留了原文结构(我将它称为英文的“形”),但没有反应英文时态,反而将英文的过去式(某个时间点发生过的事)和现在式(描述一般现象)混在一起翻译。资浅的译者通常会交出这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以中文为依归,把分析和转换阶段形成的脑海图像重新拼凑,以道地的中文重新表达原文,先提到背景信息(晚秋的天候),再叙述当天发生的事(前往西敏寺閒逛)。描述背景就反应英文的现在式,说出当天的事就反应英文的过去式,而且行文方式比较符合中文的习惯。资深的译者会比较喜欢这个版本。